课程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课程 >> 正文
2025-2026学年第二学期排课工作安排
发布时间:2025-10-27 16:38 作者:教务处 点击量:

各院(系)、开课单位:

为保障本科生下学期选课工作顺利展开,现将2025-2026学年第二学期排课工作安排如下:

一、时间安排

工作内容

1027-119日(第9周)

按人才培养方案,录入开课计划、落实教学任务(包括学年论文、实习实践等不安排上课时间的课程)

113-119日(第10周)

完成全校通修课程排课(教务处统筹协调)并公布

1110-1130日(第11-13周)

各院系专业课程排课

121-127日(第14周)

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排课

128-1214日(第15周)

检查、公布课表并调整

1215-1221日(第16周)

选课数据处理,准备选课工作,发布选课通知

1222-14日(第17-18周)

学生选课(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)

二、排课原则

为深入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,坚持“以生为本”的教育教学理念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尽量为学生选课提供最大自由度,同时减少学生重修、补修课程上课时间冲突等问题,各院系在排课时应统筹协调好课程安排。

1.排课应遵循以下原则:

1)同专业相邻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不冲突。

2)同专业不同年级必修课不冲突。

3)同年级同专业的专业选修不冲突(尽量不冲突)。

上述三条原则的优先级由高到低,根据实际情况按顺序尽量满足

2.保证排课的科学性、合理性

1)全天各上课时段(1-11节)均可排课,课程安排应尽量均匀分布于每周各排课时段,尤其要增加1-2节时段的课程,避免课程安排过于集中在3-4节、5-6节。

各院系安排在3-4节时段的课程不能超过院系所有排课时段总量的20%,不符合以上要求的,将无法参与安排教室。

2)针对周学时为3的课程,建议各院系采用单、双周合并排课模式,尽量不要3节课连排,以免造成排课时间段的浪费。

3)合理安排教学班上课时段,若同一教学班同一课程一周内存在多个上课时段,建议两次上课时间至少间隔一天以上。

三、注意事项

1.录入、检查教学计划时,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,课程名称、学分、课程类别、考核方式等内容务必准确无误。

2.除实习、实践课程外,原则上其他所有课程都应安排上课时间、地点,确保学生选课不冲突。在落实实习、实践类课程任务时,需将系统中“不排课标记”项选择为“不排课”

3.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学时数,任务学时、已排学时和人才培养方案学时三者一致。对于多名教师同时承担同一教学班任务的,需分周次录入每名教师承担学时数,教师上课周次及学时不得重复。

4.除全校通修课程外,其他课程上课时间由各开课单位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排定,上课地点在公共教室由教务处统一安排,在院系教室或实验室的由开课单位自行排定。

5.课表编排完成、检查无误后,公布教师课表,如有个别教师需微调课表,请及时联系教务处教务科进行调整。学生选课结束后,上课时间不再调整。


请各开课单位将排课工作作为加强和落实教学文化建设、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,加强排课工作的宣传和指导。按照教务处的安排,团结协作,将优秀教师、高水平人才充实到本科教学一线,把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本科教学,切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把排课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。



教  务  处  

20251027